- 友情鏈接:
1月10日,出院一個半月的曠女士來消化科復查,她精神狀態很好,人也長胖了,跟手術前的樣子相比,就象變了一個人一樣! 我有故事 你有掌聲么
患者曠女士,59歲,2018年8月份因胃底賁門部平滑肌瘤在外院做手術切除,并進行胃底食管下段吻合器吻合。術后出現吞咽困難,進食后即嘔吐,僅能少量進食稀粥,體重急劇下降,患者極度痛苦,這種狀態持續了四個月!
她四處求醫未果,直到經人介紹于12月來到我院消化科就診。
消化科唐小華主任接診后,仔細閱讀曠女士在外院拍的胃鏡圖片,發現吻合口呈環狀狹窄,僅有0.5Cm左右孔隙。
通俗一點講,曠女士的胃象一個石榴,本來可以裝很多的胃,因為口子太小,食物經過食道卡在入口處,很難進入胃部,全嘔出來了!
唐主任與患者家屬溝通:目前這種良性吻合口狹窄內鏡治療有三種方法:一是探條反復擴張,二是放置可回收全覆膜支架,這兩種方法相對簡單,安全,但遠期效果不佳,易復發。第三種方法是在內鏡下放射狀切開,此方法近、遠期效果均好,但對操作者技術要求極高,因而風險也相對較高。
患者家屬商量后決定選擇第三種方法:放射狀切開。
完善術前準備,排除麻醉和手術禁忌癥,患者于消化科內鏡室檢查臺上取常規左側位,靜脈麻醉后,唐小華主任操控內鏡至狹窄處,助手協助插入粘膜切開刀,唐主任以鏡帶刀,先于視野6點處從胃側往口側切開狹窄環,切至預定深度后,再分別于12點,9點,3點重復同樣切開。
圖中圓圈劃出的部分就是那把神奇的刀,看到刀了嗎?小編我看不清
手術僅用時35分鐘分切完華!
這短短的 35分鐘,每一分鐘都在考驗著醫務人員,不僅技術要過硬,更要膽大心細,既要切到有效深度,又要避免切過了頭,手指稍一偏差,就可能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穿孔!
下圖為術前圖,可見吻合口非常狹窄,無法探查到胃底部。
下圖為術后放射狀切開后的吻合口,切面未見穿孔和明顯出血。
下圖為術后直視下,1CM的胃鏡可自由通過,探查到患者胃底。
曠女士在禁食24小時后,恢復飲食,進食順暢,第3天就平安出院了!
唐小華主任說:吻合口狹窄是消化道外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吻合器越來越多的在術中使用,吻合口狹窄似有增多的趨勢,有可能與金屬異物的刺激增生有關。
隨著我院第一例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區域內鏡微創治療的空白,它的安全、快捷、經濟、有效,將造福更多基層群眾,讓他們免于奔波,即可在本地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技術支持:大眾世紀
地址:廣東省韶關市東堤南路三號 粵ICP備19085087號公共交通線路:1路、2路、12路(環城北)、14路、38路
咨詢電話:8878120(全天) 急救電話:8877120 醫院辦公室:8875080 (辦公)體檢咨詢電話:8910567 投訴電話:8910385 887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