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鏈接:
病例分享:64歲的陳婆婆,因為反復大便習慣改變半年,來我院消化內科就診,經過檢查考慮為直腸早癌。經普外科、腫瘤科等多學科會診(MDT)后,綜合各科意見及患者不能接受非保肛手術治療的訴求后,施行診斷性ESD手術治療,再結合術后病理決定是否追加手術或者放化療。
通過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者對病灶進行切緣陰性的整塊切除?;颊咝g后恢復良好,無出現并發癥,通過近期隨訪目前情況良好。陳婆婆通過ESD的微創技術在避免外科手術及保留器官的同時,對病灶進行切緣陰性的整塊切除,不僅創傷小,還恢復快。陳婆婆對此非常滿意,深表對醫護人員的感謝之情。
患者在我院血生化及影像學檢查結果:三大常規、血生化、腫瘤標志物、心電圖、凝血四項等未見明顯異常;盆腔MR平掃+增強:直腸后壁局部不規則增厚,符合直腸腫瘤改變。
患者在我院腸鏡檢查結果(LCI)
患者在我院腸鏡檢查(BLI-ME)
患者在我院超聲腸鏡檢查結果
患者在我院ESD治療(圖10已做馬賽克處理)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是指在內鏡下將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整剝離的微創技術,是目前治療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新型微創方法。它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灶(包括胃腸道早期腫瘤)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優點和適應癥:ESD治療具有不改變消化道解剖結構、不開刀、創傷小、出血少、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勢,對于超過2厘米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 、 胃腸道早癌、消化道黏膜下腫瘤都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
隨著我院高水平醫院建設的開展,消化內鏡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ESD術開展愈發成熟,已成功為多名患者開展ESD切除病變,廣受患者的好評。消化內科專家提醒大家:隨著癌癥趨勢的年輕化,要提升全民健康體檢的意識,特別對于有胃腸道不適癥狀和癌癥家族史的人群要盡早行胃腸鏡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現率,降低癌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供稿:魏燕紅 唐帥
審核:劉洪斌
編輯:楊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技術支持:大眾世紀
地址:廣東省韶關市東堤南路三號 粵ICP備19085087號公共交通線路:1路、2路、12路(環城北)、14路、38路
咨詢電話:8878120(全天) 急救電話:8877120 醫院辦公室:8875080 (辦公)體檢咨詢電話:8910567 投訴電話:8910385 8875080